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3 语出惊人 (第3/8页)
像托洛茨基一样,将推动工人运 动、发动无产阶 级革命的全部希望寄托于资本主 义大国的自我崩溃而形成的连锁反应,这是很机会主 义的。 当然,这种连锁反应确实有形成的迹象,但是随着德国无产阶 级的革命斗争被无情镇压,这种连锁反应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资本主 义国家对苏联的无情封锁。 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也随着德国革命的失败而破产,在二十年代他跟斯 大林之间的斗争之所以失败,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的革命理论被证明是走不通的。理论基础的崩塌最终让托洛茨基失势,原本跟他关系不错和观点相近的那一批人,改旗易帜转而支持斯 大林,此消彼长之下,他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列宁比托洛茨基稍微现实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导师大人不支持输出革命,在输出革命上,列宁和托洛茨基观点是基本一致,两人为之而奋斗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无产阶 级的大同世界,不输出革命,怎么达成目的? 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不同之处,在于对待德国革命的态度,托洛茨基是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德国革命上,而导师大人虽然也寄希望于德国革命的成功,但是他可没把全部的赌本都压上去,他更关注于俄国国内,认为俄国才是革命的根本,哪怕德国的革命没有成功,只要能保住俄国这个样板,那么来日方长。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托洛茨基属于那种赌红了眼的赌鬼,在一盘游戏中,一把就将所有的赌本全押上了,准备梭哈。而列宁更务实,他没有打算一把定胜负,而是选择延长赌局,打持久战。 当然,这并不是说列宁比托洛茨基更高明,实际上列宁的策略也很危险,俄国革命是很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