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93 语出惊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3 语出惊人 (第4/8页)

弱的,如果不掀起连锁反应,那么就只能孤军奋战。而以当时俄国的力量,面临全世界最强的几大流氓的围剿,结局恐怕怎么都不会乐观吧?

    历史上的俄国革命也确实一度相当的危险,若不是一战将几大****拖得筋疲力尽,实在是无力再去找俄国的麻烦,结果真的很难说。

    回到现实问题,到底要不要全力的突破经济封锁呢?托洛茨基认为不需要,列宁认为需要,这就是二者关于革命未来的不同估计而采取的不同思路。托洛茨基更激进,列宁更保守。

    但是不管是激进也好保守也罢,这两个人的根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完全不必要像斯 大林一样,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钢铁同志贬托洛茨基,那不过是政治的需要。

    如果李晓峰在现场的话,他恐怕会说,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导师大人,你们都太乐观了吧?一个yy德国革命的胜利,另一个yy能够突破协约国的封锁,你大爷的,这两条哪个都不现实啊!

    确实,随着俄国革命的初步胜利,布尔什维克内部对未来的预计都是乐观的。亢奋的像托洛茨基这样的,已经有点找不到北了,就算现实一点的,类似导师大人这样的,也不能幸免。

    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寄希望于德国革命的胜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yy打破封锁也有那么一点想当然。看看德国人吧,公海舰队足够强大了吧?还不是被堵家里等死。俄国形势还更糟,谈什么突破封锁?能凿两个狗洞,偷偷摸摸的弄点粮食回来解饿就不错了。

    所以,当托洛茨基暴露出他的本意之后,导师大人是失望了,他暂时还不打算过于的激进,觉得应该立足于俄国,先解决好俄国的问题,再谈革命输出。而要解决俄国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粮食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