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26 大战在即 (第3/8页)
国人能不能完全听从他这个总司令的调遣就相当难说了。 而且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眼就看穿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企图,当年俄国人是怎么搞定拿破仑的,还不是利用广袤的战略纵深大踏步后退,连莫斯科都直接放弃,怎么看如今俄国佬是准备再次故技重施了。 福煦可不是拿破仑,虽然这二位都是法国人,但这不是说他比拿破仑强,实际上自拿破仑之后,法国军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家了。一个个变得比英国人还保守,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好在福煦还是有点自知之明,保持相当程度的警惕性,反正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已经击败了德奥同盟,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修理俄国人在中欧建立新秩序完全可以不必那么着急。 没有压力,福煦自然不会做铤而走险的事,所以他真心事一点儿都不急。恨不得再多积蓄一点力量,“努力”地一线平推下去。 不过福煦不着急,不代表就没有其他人着急。毕苏斯基是相当着急,差一点就变成“亡国之君”的他因为丢失首都、因为丧失国土遭到了相当多的攻击,政治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他希望联军的动作越快越好。 不可避免的,毕苏斯基跟福煦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互相抱怨,天天打嘴仗。而这种不团结的状态让协约国集团的首脑们也是相当的恼火。 当然,他们内部的争议也是一点儿都不小,有巴不得速胜的,也有保持冷静要求稳扎稳打的。反正一点儿也不比毕苏斯基跟福煦之间闹出的动静小。好在一连吵了好几天之后,这帮政客达成了一致: “在保持冷静的状况下,尽可能快的收复华沙。” 当福煦接到这道命令之后,相当的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