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44 红海军的未来(上) (第6/8页)
重点,基础设施相当的薄弱,一切都要重头开始,投入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且尽早的让俄国的工业向北向向内陆转移对未来的二战也有好处,至少不用在遭到德国人的闪电战之后再想着搬家。 说实话,有时候李晓峰对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选择都有些无语,一个抢下了圣彼得堡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就满足了,另一个则埋头向黑海这个坑里钻。你们能不能一气向北,去扫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将挪威和芬兰完全纳入版图,后面不是舒服得多? 占领挪威后将拥有直接面向大西洋的出海口,不必南下跟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以及英法对撞强。有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整个俄国的西翼就完全展开了,再也没人能将俄国堵在北冰洋和波罗的海。更不至于让北约在冷战时期利用挪威的空军基地直接威胁北方舰队。 当然,这些也是马后炮,毕竟那时候科技条件有限,苦寒的北方毕竟没有温暖湿润的南方吸引人。 不过李晓峰决定纠正这个错误,反正一战胜利到二战爆发之前的这将近二十年时光,俄国的势力是不可能向西欧或者南欧发展的,倒是可以未雨绸缪重点加强北冰洋方向,一旦小胡子朝挪威出手,苏联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分一杯羹。 甚至cao作得当的话,在二战胜利之后,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也不是没可能。那样的话,北方舰队将直接面对英伦三岛,彻底地摆脱被封锁的被动局面,那时候就轮到英国人和美国人头痛了。 当然这些还太遥远,暂时李晓峰只能提前开展布置,打好基础,之前他已经向导师大人进言,在内战结束,在击退了协约国的干涉之后,应当修建两条重要的运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