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08 各取所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8 各取所需(下) (第3/8页)

那么这真是某仙人的远见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当时李晓峰之所以力主将剩余的两艘伊兹梅尔级舰体利用起来改造成快速支援舰,最重要的原因到不是为将来改造成航母做准备,而是李晓峰觉得航空母舰编队确实需要高速补给舰。

    传统的补给舰航速都在20节以内,根本就跟不上航母编队,而航母编队要向持续作战,尤其对苏联这种缺乏海外基地的国家而言,要保证航母编队的持续作战能力,高速补给舰是必不可少的。当时俄国海军一战的家当当中,能做这样改造的也只有伊兹梅尔了。

    说白了,李晓峰还真是想要高速补给舰的。可是近十年红海军的活动实在有限,根本用不上高速补给舰,而且看斯 大林的脸色绝对不会同意建造的全新的航空母舰,无奈之下某仙人也只能暂时放弃高速补给舰了。

    在航空母舰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之后,李晓峰和斯 大林算是解决了一个最关键的分歧点,接下来的讨价还价就简单了不少。当然, 这种简单只是相对的简单,实际上的困难还是不少的。

    比如在驱逐舰的问题上,虽然双方都同意必须立刻为红海军建造新式驱逐舰,但是在究竟改发展什么样的驱逐舰上,两人的分歧相当的大。

    斯 大林是传统派,他想要的驱逐舰与其说是驱逐舰还不如说是大号的鱼雷艇。钢铁希望发展高航速雷击能力强的制海型驱逐舰。而李晓峰对这种驱逐舰没有任何兴趣,他的海军是以航母为核心的,不管是驱逐舰还是巡洋舰都是航母的带刀侍卫,是用来给航母打下手的。

    对航母派来说,对海打击的活儿还是交给航母上的攻击机吧,效率要比传统的炮战高几十倍。既然不需要驱逐舰和巡洋舰担负多少对海攻击的任务,何必强化火炮、鱼雷和航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