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08 各取所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8 各取所需(下) (第4/8页)

   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编队中,其他舰艇重点还是突出防空和反潜能力。尤其是防空,二战的经验教训表明,一只防空不咋地的舰队分分钟就会被爆菊。所以李晓峰准备重点发展防空驱逐舰和防空巡洋舰,不强调多强的制海能力,但是必须要有强大的防空火力。

    很显然,斯 大林的要求和李晓峰的要求相去甚远,斯 大林想要更多、更大口径的火炮和鱼雷,最好是速度还能飞快。而李晓峰想要的船更偏向中小口径舰炮,鱼雷不需要装太多,速度也不需要那么快,能跟上航母编队就好了。但是在电子、通信和自动化水平上,李晓峰的要求则是超高。

    两人的分歧之大,几乎到了不可能谈拢的程度。因为双方的要求几乎都是相抵触的,如果谁都不肯让步,自然是谈不成的。两人是越说越不投机,也是谁堵说服不了谁,差一点谈判就要破裂了。好在最后某仙人想出了和稀泥的办法。

    “这样看来,红海军未来的驱逐舰必须大型化了!”

    对于李晓峰没头没脑的这么一句话,斯 大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李晓峰也没有卖关子,详细地解释道:“想要满足我们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就意味着这一型新式驱逐舰必须能容纳更多的武器和设备,而更多的武器和设备就意味着更大的排水量……”

    斯 大林嘴角抽了抽,更大的排水量也就意味着大型化和高价化。一时间连他都犹豫了,这么堆砌出来的军舰还是驱逐舰吗?

    李晓峰认为是,驱逐舰大型化是趋势,后世伯克那种接近万吨的大舰也叫驱逐舰,何必在乎一个名称呢?最重要的还是能完成技战术指标,排水量大那就大吧!

    于是乎在李晓峰和斯 大林两个外行的干涉下,红军的33型驱逐舰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怪胎,在当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