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 风云涌动 (第2/8页)
农经济的拥护者说话。在列宁看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工业投入,固然能让农民的反对声小,但是从长远看对苏联的国家建设是不利的。 在国际市场上,苏联总不能永远当一个出口初级产品和农产品的“大国”,不能永远的被发达国家剪羊毛吧?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工业化,只有完成了工业化,苏联才不会被剥削,只有完成了工业化,苏联才能保卫革命的火种和果实。 在这种情况下,布哈林自然是不能在列宁那里讨到太多好,甚至导师大人觉得他太不识时务了。尤其是进入1933年下半年,在集体农庄问题上,布哈林激烈的跟中 央唱反调,始终不合作的前提下,导师大人不得不开始考虑,布哈林这个经济理论家真的适合留在最高领导层吗? 尤其是在1933年下半年,在乌克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因为抗拒加入集体农庄而破坏农具屠杀牲畜事件之后,布哈林开始强烈地抨击农业集体化政策,完全站在了中 央的对立面之后,不管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对布哈林几乎是无法容忍了。 作为一个政治敏感性很强的人,斯 大林自然是观察到了列宁对布哈林的不耐烦,钢铁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如果继续跟布哈林保持同盟关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会被这位老朋友带沟里去。意识到这种危险之后,作为一个政治家钢铁采取断然行动跟布哈林划清界限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钢铁还是很擅长见风使舵的,而他的这种做法遭到了布哈林强烈谴责,布哈林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之前我一直以为斯 大林跟他名字一样坚强,一直以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同情农民兄弟的人,在这一次,我明白了,他一直不过是利用农民兄弟而已。当农民兄弟失去了利用价值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