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 风云涌动 (第3/8页)
后,他会毫不容情地将其抛弃……” 如果李晓峰当时看到了布哈林的这篇日记,恐怕会哈哈大笑,会嘲笑布哈林的天真。钢铁和布哈林的差别就是一个政治家另一个却只是政治理论家。什么是政治家?审时度势见风使舵是必须的,顶风作案的那都是傻瓜,如果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实现政治理想?孔子在这一点上说得就很透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而很显然,布哈林现在就在危墙,不,他是处于震源地带,很快一场地震就能将他撕成粉碎。回过头来说说那个农业集体化,这一项政策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从历史上1930年到1932年苏联的农业现状来看,这个政策绝对是有问题的,不光没有达到解放农业生产力的目的,反而让苏联的农业陷入了泥潭,而且这个泥潭是一踏进去苏联就再也没有出来。 那么布哈林就说得对喽,农业集体化就是一个很糟糕的东西,应该坚决批判和抵制喽? 也不尽然。斯 大林为什么要搞农业集体化,甚至他之前的托洛茨基为什么也首倡这么搞?斯 大林的理论水平凑合,托洛茨基的理论水平可是很高的,难道托洛茨基错了? 这么说吧,苏联搞农业集体化的出发点是好的,其根本目的是改变苏联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粗放、落后和过于分散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应该说目的是好的,但是实施的手段以及对苏联的国情考虑得不够透彻,再加上官僚主义的横行无忌,后果就很惨烈了。 从国情上来看,苏联其实和天朝很接近,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都是一穷二白,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而且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根本就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 天朝后来也学着老大哥搞过公社化,结果也是惨不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