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7 风云涌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 风云涌动 (第5/8页)

声的让农民出售粮食,可是吓破了胆的农民是打死都不听。商品流通不起来,这么一来还搞个毛的市场经济,大家总不能不吃饭吧?

    有感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作怪,也有感于俄国的落后,更担心未来帝国主义新一轮的干涉,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 大林能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农业集体化和快速工业化。

    通过农业集体化打破小农经济的束缚,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国家管住了不合作的农民。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为工业化换取外汇,怎么看这都是一举数得的好事,为嘛不干?

    不得不说战时共 产主义这个玩意儿真心是一柄双刃剑,确实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帮助布尔什维克打开了局面,但与此同时,这笔账未来也是必须要还的,只不过还这笔账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后来苏联解体,乌克兰人对这个农业集体化和大饥荒是一肚子意见,认为苏联政府是有意的种族屠 杀,客观的说乌克兰确实很惨,但是类似纳粹那样的有目的有选择的种族屠杀就有些耸人听闻了。

    应该说当时很官僚的苏联政府恐怕是真有心好好地教训一下不听话的泥腿子,有点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变老实乖乖地去参加集体农庄的意思。毕竟那几年的大饥荒被饿死的不光是乌克兰人,整个苏联都很凄惨,只不过农业经济占主体的乌克兰农业人口更多,受到的伤害最大而已。

    斯 大林的改旗易帜给了布哈林沉重的打击,从1934年春天开始,一轮针对布哈林的批判是突然爆发了,艰难的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布哈林轰然垮台。2月份,刚刚结束的中 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解除了他中 央宣 传部部 长和中 央监 察委员会主 席的职务,除了有个空头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