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636章 朝廷要南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6章 朝廷要南迁? (第8/11页)

达成共识了。

    面对如此的困境,有人提出南迁,自然是一点也不奇怪了。

    南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自从宋代以来,江南就是国家的主要粮食和财源输出地。江南的富饶,那是天下皆知的。什么苏湖熟,天下足,什么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描述的都是江南的富饶。对于明国来说,东南半壁的财源,占了国家财源的七成以上。

    南京周围都是富庶之地,物资可以就地补充,不需要漕运。江南的水系又发达,水运的成本也低。江南又没有遭受到战争的破坏,生产力可以继续发展。江南又是东林党官员的大本营所在,一般的士绅,对于朝廷的拥护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没有了漕运的沉重负担,朝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银子,节省很多的人力。没有了蒙古人和鞑子的直接威胁,朝廷的军费支出,也可以削减不少。南迁以后,甚至可以暂时不考虑陕西乱军的威胁。因为一直到目前为止,陕西乱军对江南,还没有实质性的破坏。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是朝廷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之下,悍然做出南迁的决定,挽救危局还是有几分希望的。在抛掉身上的沉重的包袱以后,说不定还可以轻装上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当然,南迁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南迁,就等于是放弃北国了,放弃黄河以北的地区了。在明国的黄河以北地区,北京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北京存在,其他的城镇才有可能存在。要是北京不存在了,其他的城镇,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说可能有点深奥。简单的来说,就是明国的政治中心,如果不在北京了,那么,整个北国,都会被迅速的边缘化,然后逐渐的被人遗忘。因为,无论是从人口,还是从资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