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一九 弓箭行人各在腰(10) (第3/5页)
读书人,那咱们都去当兵好了! 怨言就是如此,缺乏理智,错误的评估自己。 首先,并非人人都能当兵,还需要体检合格才行。 其次,读书人已经不稀奇了。 “朝廷去年在教育上花了岁入的百分之二十。每收上来五两银子,就要拿一两花在教化百姓上。又在各县、村、镇设有蒙学,在府有乡学,在省有学堂,在全国则有大学。优渥尊师,厚币奉道,如此天下谁人不是读书人? “如今国家法令日严,人人皆要登记服役,保家卫国。此令之下,人人皆是武人,又何以别目视之?” 崇祯帝已经吃完了早膳,摊开《京师日报》,第一眼就看到了登在头版的社论。标题便是《驳腐儒之武卑于文》。他看完了全文,见两个儿子也停下了筷子,便将报纸交给了身边的王承恩,命他读这一段。 朱慈烺听了微微侧首,道:“这话说得有见识。” 崇祯道:“这事倒让朕有些看不透了。你就不担心武将介入朝政,日后有臣强主弱之祸?” “父皇,”朱慈烺答道,“诚如此人所言,日后我大明绝大部分的百姓都有服兵役的经历。而且从年龄、经济条件而言,会有很多人在读完乡学之后进入军队,积攒读大学的学费。如此一来读书人本就是武人,武人要进入朝堂也是以读书人的身份,不会再有前朝那班泾渭分明了。” 读书人对武人最大的诬蔑就是武人不读书,不明理,逼得一代军神戚继光都要扮演“诗家”的角色。 “儿臣一直以为,故宋尊文抑武是极蠢的。”朱慈烺笑道:“要是担心武将不明理,那么就像教育读书人一般教育武将不就行了?” 崇祯微微颌首。儿子实行的义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