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_第三百六十七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 (第2/6页)

算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诠释,在人类这种群居动物面前,必须要做到分工明确,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最终成为万物之灵,统治这个世界。

    孟子在一个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时代,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也是他能成为儒家亚圣的重要原因。

    朱浩认为第一题,不涉及政治倾向,比较容易写,只要把论点说明便可。

    “事出于专而精于行焉,国治平而不乱则在各行其道。”

    开篇破题,讲究一个稳。

    符合唐寅的忠告,在这种一心求稳的主考官面前,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不需要冒头,只要能把所思所想在纸面上表现出来,就算合格,你一个县案首便能确保获得秀才功名。

    至于论述方面,只需符合破题中“各行其道”的论点便可。

    ……

    ……

    第一题,对朱浩和在场考生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难在第二题。

    第二题的字面意思是: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大行于世,我知道原因了,在于“智者过,愚者不及”;一个人不能理解中庸之道的博大精深,也在于“贤者过,不肖者不及”。

    朱熹论述:“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是以有过不及之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