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_第二百一十五章 拦路鸣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拦路鸣冤 (第7/10页)



    李庆安的亲卫把两名老者带到李庆安面前,“求老爷为我们做主!”两名老者跪下,磕头不止。

    “把他们扶起来!”

    李庆安温和地安抚他们道:“你们不用害怕,我是新任河南道观察使,你们有什么冤屈尽管说,我给你们做主。”

    “老爷,我们是前面王五村的村民,今年发了旱灾,麦苗几近枯死,我们及时改种豆子,不料两个月前,上面官府派人来说,不准种豆,官府要发赈济粮,硬逼着我们把豆拔了,但赈灾粮却影子都不见,我们却找县官论理,官府却向后拖,说是等朝廷旨意,眼看家家户户都要断粮了,这时候有人来低价收购土地,开始大家不肯,后来官府出面了,说谁家不卖地,赈济粮就没了,而且逃荒后,土地就会视作无主田全部没收,很多人家熬不住,就陆陆续续卖田了,我们这里都是土地丰腴的上田,平时一亩地可以卖十贯,可现在买家只肯出三贯......”

    “是什么人来买你们田?”李庆安打断了他们的话问道。

    “我们不知,来了几个人,口音都是京城那边的,而且他们都是管家执事,真正的买主没有露面,有传闻说是京中皇室。”

    长安权贵利用灾荒低价收购农民手中的土地,李庆安也有耳闻,像庆王李琮,他的永业田不过百顷,可他却在全国各地占据了万顷以上的良田,数十个大庄园,这些田从哪里来?不仅是李隆基的龙子龙孙,还有那些龙爪龙鳞、龙尾龙毛,大唐建国百年,宗室子弟数以千计,他们遍居全国,就靠吸吮民脂民膏养活,唐朝不像宋朝那样商品经济发达,基本上还是以农业为主,人民靠土地生活,而且大唐的财政、兵制都和土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