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5 发动机之争(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 发动机之争(上) (第3/9页)

机动性越好。尤其是对远程航空兵而言,尽量的减轻结构死重,将宝贵的重量分配给载弹量和载油量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还记得之前提到过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吗?苏联当时为什么要上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呢?原因非常简单,供给炼钢炼铝使用。而乌克兰的很快沦陷,也让苏联的铝合金工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航空铝材供应不上也是红军不得不使用金木混合结构的重要原因。

    当然,说这些不是说图哈切夫斯基反对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他又不是真的脑残,而且铝合金和钢铁一直是托洛茨基重点关注的项目,小图就算是脑残也不可能反对托洛茨基不是?

    那么小图准备在哪个方面做文章呢?要想让飞机飞得更快、更远、更高以及载弹量更大,除了减轻结构重量之外,最快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了。

    而在二十几三十年代,在这个航空工业大发展的时期,动力这一块自然也是日新月异,在飞行器究竟该采用什么动力上,当时的主流航空界是有争论的。

    当然,不是争论要不要用喷气式发动机,那时候喷气式发动机项目才刚刚起步,远远谈不上实用。争论的关键点是,飞行器究竟是用气冷式发动机还是液冷式发动机。具体点说就是究竟该用星型发动机还是v型发动机或者直列式发动机。

    简单的说一下,所谓星型发动机以及v型发动机或者直列式发动机,其本质都是活塞式发动机,都是通过活塞在气缸里运动产生动力。所谓的星型、v型和直列指的都是气缸的布置方式。

    星型发动机的气缸布置方式类似于五角星,每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